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本網站功能無法正常使用,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114年霧臺鄉部落研究員初階培訓工作坊


最後更新日期 | 2025-09-01
點閱次數 | 115
2025-05-17~2025-05-17
屏東縣霧臺鄉魯凱族文物館
長治百合產銷館
本計畫於去年首次推動,不僅是全國首創,更是一項扎根在地、落實人才培育的重要行動,透過參與式的部落公民行動,讓部落族人親身投入文化研究與知識傳承的過程,使部落內部的聲音得以被聆聽、被記錄,進而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在地知識的傳承與發展,應當從在地人的話語權出發。過去,部落歷史與文化的詮釋權往往掌握在外部學者或學術單位的手中,然而,真正理解部落故事的人,其實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族人。因此,如何建立一種能夠回歸在地視角的研究模式,使部落能夠透過自身的力量說出「我是誰」,而非被他人定義,一直是值得深思的課題。 這樣的核心理念,正與《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1條所強調的「部落諮商同意權」精神相呼應,部落應該擁有決定自身發展方向的權力,而不是被動接受外界的安排與詮釋。真正的文化主體性,來自於族人自主決策的權利,來自於族人對自身文化的詮釋權與話語權的掌握。透過這項計畫,部落研究員能夠透過研究與紀錄,不僅找回自身文化的定位,也在現代社會中重新確立部落的主體性與知識自主權。 此外,在全球化浪潮與現代社會變遷的影響下,許多原住民族群的文化正面臨斷裂與遺失的危機,如何在時代變遷中維繫文化的生命力,使之得以延續、發展,而非逐漸消逝?是否存在一種機制,能夠讓部落在認識自身的同時,找到文化永續的道路?本計畫正是基於這些思考所誕生的實踐方案,透過部落研究員的培育與參與,嘗試建立一套自主的知識生產模式,讓文化得以自我書寫、自我詮釋,並透過不同世代之間的交流與學習,從上一代傳遞給下一代的過程,確保文化的生生不息。 透過這項計畫,希望能夠促進部落內部的對話與反思,深化族人對自身歷史與文化的認識,並進一步形塑具有部落觀點的知識體系,讓部落的故事能夠由自己書寫,為未來留下寶貴的文化資產。

相關照片

回到網頁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