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本網站功能無法正常使用,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灣各縣市常見原住民族地方文化(物)館(下稱原文館),多位於原住民族分布密集之鄉鎮區內,主要功能為呈現在地部落社群的歷史、語言、工藝及產業等,以展示、教育推廣、體驗等多元形式分享原住民族文化,以達文化平權及永續。原文館是文化與生活的據點,一方面展現我國文化多樣性,另一方面亦可發展成為社區重心和旅遊資源供給站,為地方帶來經濟效益。理想上,原文館除具備傳統博物館的五大功能(典藏保存、研究詮釋、展示規劃、教育推廣、休閒娛樂)外,更將帶動第六功能-經濟產業-效益,結合觀光與地方創生,帶來產業振興與社群活化,並逐漸成為大眾的文化認同地標。

為使各地都能擁有一座社區博物館,充分吸納民眾參與,1998年起,臺灣省政府推動「一鄉一特色」政策;原住民族委員會(前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下稱原民會)於1999年推動「原住民文化振興發展六年計畫」,將補助地方興建原文館列入開發計畫項目之一,藉以充實鄉鎮的文化設施,創造原民社區/部落新活力。自1998到2014年間,地方政府陸續申請、興建了29座原文館。

輔導原文館之任務自2007年起,由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 (前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下稱原發中心) 承接,原發中心通過「原文館活化計畫」、「補助原住民族文化館改善計畫」、「補助地方政府僱用原住民族文化館策展規劃解說員計畫」及「公益彩券回饋金計畫」等各類計畫,跨部會或跨單位整合資源、技術及支持網絡,從「大館帶小館」陸續發展為「分區輔導機制」,並與國立四大館(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合作,形成在地陪伴與分區聯盟特色。

29座原文館走過20餘年,各館從被動接受資源引入,到具備文化輸出的能力,將許多珍貴的記憶、藏品和文史資料,以展示、展演、研究發表及推廣活動等形式與國人分享,滾動了地方及社區的意識與動能,更逐步實踐向外傳揚原住民族智慧與技藝、帶動地方產業,促進大眾理解文化歷史,達成社會和解的目標。「原展群博」則作為原文館資訊露出平台,將伴著原文館提大眾各館活動、輔導歷程及影音等資訊。

回到網頁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