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本網站功能無法正常使用,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國立臺灣大學創新設計學院與本館合作推展「來分享吧!南澳泰雅食器生活物語」講座會


最後更新日期 | 2024-11-05
點閱次數 | 318
2024-10-15~2024-10-15
宜蘭縣南澳鄉泰雅文化館
宜蘭縣南澳鄉泰雅文化館
臺創新設計學院的大學PLUS計畫辦公室目前執行教育部USR大學社會責任計晝,本計畫指出,永續發展教育不只應該以地方本身為核心來進行在地整合,更重要的是在整合過程中將外部資源連結整合成為因地制宜的最適學習體系。因此二期計畫在宜蘭深溝、南澳等場域即以「生活博物館」的概念,連結地方知識網絡,並透過課程合作、工作坊、跨域學程等合作模式的發展,逐步引入多元的學習資源,期能藉由向地方學習的「友善永續生活型態」作為教育目標,在地發展符合SDGs優質教育目標的學習模式。目前所執行的第三期計畫以「鄉創俱樂部」為名,規劃在計畫桃園大溪場域與宜蘭南澳場域建置因地制宜的地方人才庫交換互助模式。 在南澳場域,我們透過計畫課程設計與社創小聚等互動,逐步與南澳高中原專班、東澳國小、多比優社區發展協會等教育單位與地方組織建立與發展臺大師生互動合作共學模式,從「大南澳海山生活基地」營造的社區設計概念出發,強調部落社會文化在地實踐的主體性。計畫除了導入相關業師資源,也藉由場域活動設計共備實作等方式,作為創造多元觀點交流,培力地方人才的機制。 「生活即博物的展示與實踐」是本計畫專案教師陳懷萱自執行二期計畫以來,在臺大創新設計學院所開設,強調跨領域實作的一門課。在後博物館的觀點下,博物館體驗成為不同社群參與體現多元價值、眾聲喧嘩共構的過程或經驗,博物館的知識本身即來自於地方生活經驗以及反思認同,因此成為一種去中心化的地方實踐與社會參與模式。因此,本課程視生活博物館(living museum)為一種地域設計及建構族群與地方意義的對話空間與體驗過程,課程將透過理論的探究、文本閱讀與討論、場域實作等方式,探究在後博物館視角下,生活博物館作為地方社會實踐的意涵。
回到網頁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