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活動剪影
霧臺鄉魯凱族文物館文物修復暨工作坊計畫書
最後更新日期 |
2025-02-17
點閱次數 | 93
點閱次數 | 93
2024-11-21~2024-12-10
屏東縣霧臺鄉魯凱族文物館
霧臺鄉魯凱族文物館
一、
背景與目的
修復木雕的工作不僅是對藝術品的保護,更是對文化遺產的珍視。木雕作為一種傳統工藝,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意義。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木雕作品因環境因素及自然老化而受損,這不僅影響了其美觀,也使得這些珍貴的文化資產面臨流失的風險。因此,透過專業的修復技術,我們能夠有效延長木雕的壽命,讓它們重新焕發光彩。
此外,修復工作也有助於提升公眾對木雕藝術的認識與欣賞。透過舉辦展覽、工作坊及講座等活動,讓更多人了解木雕的歷史背景、技術及其在文化中的重要性。這不僅能增進社區的文化素養,還能激發人們對傳統藝術的興趣,進一步促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魯凱族文化修復的工作坊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能讓人深入了解這一珍貴文化的價值與歷史。在修復過程中,參與者不僅能學習到現代修復技術和工藝,還能親身體驗魯凱族的文化背景。透過與修復師和文化傳承者的交流,參加者能獲得第一手的知識,了解每件文物背後的故事及其在部落中的重要性。
此外,觀摩這項修復工作也能提升對文化保護的意識,讓人認識到傳承的重要性。在當前全球化的背景下,保護和尊重多元文化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是對魯凱族文化的尊重,更是對整個人類文化遺產的珍惜。參與這樣的活動,無疑能增強對文化多樣性的理解,並激發對未來文化保護工作的熱情與責任感。
二、
工作坊活動內容
文物修復工作坊的內容包括了技術介紹、實作示範、參與者協助。文物修復技術介紹將涵蓋修復的基本原則與方法,包括材料選擇、工具使用及修復流程。實作示範部分,專家將現場演示如何修復魯凱族文物,讓參與者了解具體步驟。隨後,參與者將從旁協助與紀錄,實踐中學習,增進對文化遺產保護的認識與技能,並提升館員能力與文化了解。
三、
文物修復範圍
(
一) 男獵人立像:整身的雕刻,其臉部五官、肌肉紋理、背重物的身體姿態、使用的工具與獵物的形貌,都表現出了傳統生活下的魯凱男子;立像底部斷裂及結構不穩固。長期不處理會影響文物之穩定性。
(
二) 母子三人像:力達古先生之作品,雕刻題材為母子三人立像,手感質樸令人感到親切;結構不穩定,多蟲蛀洞及裂痕。長期不處理會影響文物之穩定性。
(
三) 側立柱:傳統魯凱族石板屋裡所放置之側立木柱;含結構與腐朽菌造成之劣化,長期不處理可能使文物逐漸脆化。
四、
修復方式
正修科技大學文物修護研究中心將派遣專業人員前往魯凱族文物館,進行男獵人立像與側立柱的修復工作。這些文物不僅是魯凱族文化的重要象徵,也承載著深厚的歷史與藝術價值。專家將運用先進的修復技術,仔細檢查並修復這些雕塑,確保它們的完整性與美觀,讓其重新展現原有的風采。
此外,母子三人像將被送至正修科技大學進行修復。這項工作不僅能延長文物的使用壽命,也能提升公眾對魯凱族文化的認知。透過這些修復行動,正修科技大學文物修護研究中心展現了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承諾,並希望能夠促進社會對傳統藝術的重視與欣賞。這些努力將有助於保存珍貴的文化資源,並促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男獵人立像:文物底部斷裂及結構不穩處加固黏合。
母子三人像:結構加固、填補與填補處補色。
側立柱:含結構與腐朽菌造成之劣化加固,填補處補色。
五、
活動時間:113年11月21日至12月10日。
六、
活動地點:霧臺鄉魯凱族文物館。
七、
預期成果
(
一) 修復後的效果:木雕的外觀與結構改善主要透過專業修復技術進行。首先,修復師會清潔雕刻表面,去除污垢與老化物質,恢復其原有光澤。接著,對於破損部分,使用合適的材料進行補修,確保形狀與細節的精確還原。此外,結構上會加強支撐,防止未來的損壞。最終,經過這些修復,木雕將展現出更鮮明的色彩與細緻的工藝,讓其歷史與藝術價值得以充分體現。
(
二) 社會效益:修復文物能有效提升社區文化活動參與度,吸引遊客。修復後的文物成為展示社區歷史與文化的亮點,吸引遊客前來參觀與學習。透過舉辦修復成果展覽和文化活動,居民能更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增加參與感。同時,這些活動也促進了社區凝聚力,吸引外來遊客,提升社區知名度,進而促進經濟發展與文化傳承,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