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本網站功能無法正常使用,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館舍介紹

海端鄉簡介 01

海端鄉位於臺東縣西北方,鄰近池上鄉關山鎮,依傍著中央山脈,俯視花東縱谷,是臺東面積最大的鄉鎮。「海端」的布農語是Haitutuan,意旨「群山環繞僅有一處開口敞開的地形,另有一說與自然現象有關,指此地常有河口吹來的砂石而形成龍捲風的「漩渦」(haizuzuan)現象(海樹兒,2006)。 海端鄉居民以布農族為主,於18世紀開始由西部平原地帶經過Lamungan(今日南投名間一帶)移動到Asang daingaz/Mai asang(舊社、舊部落),遷徙的原因可能是天災也可能是人禍,惟因年代久遠無從考證。確定的是自此分散成為巒社、卡社、卓社、丹社與郡社,其中郡社群約在19世紀初由南投翻越中央山脈,從拉庫拉庫溪上游的大分社進入到新武呂溪流域,形成利稻社與霧鹿社等分散的聚落群,也是臺東山區最早的核心分支來源地帶。接著再往新武呂溪下游、卑南溪與荖濃溪流域遷徙,成為布農族中遷徙最遠程之系統。在這樣數百年的移動中,海端布農族人開枝散葉,依循著祖先的智慧生活於廣大的山林之中。後於1922年日人殖民時期設置臺東廳關山郡蕃地「海多多灣」(音譯),1940年代中華民國政府改設為「海端鄉」,轄內有海端村、崁頂村、加拿村、霧鹿村、利稻村、廣原村。 (參考資料:海樹兒‧犮剌拉菲,2006,布農族部落起源及部落遷移史,臺北市:原民會。)

 

布農館簡介 02

布農族文物館位於海端鄉山平部落內,靠近海端鄉的行政中心區域,期規劃籌備時間為1996年,完工時間為2002年。由於當時地方首長與意見領袖積極爭取文化建設的推動下,海端鄉成為最早一波擁有地方館的原住民地區,這對缺乏重要文化建設的海端鄉而言,文物館的出現確實為地方文化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參考資料:李莉莎(2005);林志興(2003);馬田(2012) 原住民文化館設立的目地,係根基於這些館舍屬於原住民地方鄉鎮,以呈現族群傳統文物方式,建置在地部落社會、歷史、文化縮影的地方型館舍,所以設立原住民地方文化館,是希望能在基層地方提供具有社區(部落)民眾參與,且足以永續經營的文化據點。因此,原住民地方文物館除了應具備傳統博物館的典藏保存、研究詮釋、展示規劃、教育推廣,以及休閒娛樂的功能外,更須兼顧文化休閒或藝文展演的需求,進而結合觀光來振興地方產業、活化社群,已發展出地方族群獨特風格與文化認同形象。

東部
地方文化館
(089)931638 、 (089)931625
目前因施工閉館不開放,預計10月開放。
目前因施工閉館不開放,預計10月開放。
免費參觀
身心障礙專用停車格 會議室 公共廁所 哺乳室 尿布台 嬰兒車租借 停車場 導覽解說服務 無障礙廁所

活動剪影

Photos

回到網頁最上方